当前位置:
金融知识宣传教育
个人信息保护之多条建议助您防范个人信息泄露
时间: 2023-08-25   来源: 来源:原创
   1.网上购物谨防钓鱼网站,尽量到正规的大型网站,并仔细检查网站域名是否正确,不轻易接收和安装不明软件,不随便点击聊天中对方所发来的链接。

   2.身份证等证件复印时一定要注明用途,在含有身份信息区域注明“本复印件仅供XX用途,他用无效”和日期。

   3.填写个人简历时要注意查看求职平台和企业是否正规,只写必要信息,不要过于详细填写本人具体信息。

   4.妥善保管、处理好包含个人信息的票据,如快递单、火车票等。

   5.不要随意参加小调查,小接力、抽奖或者免费赠送、街头问卷、电话问卷、非正规办卡等活动,不要随意透露填写个人信息。
   
   6.微信不要添加来路不明的人为好友,不要在朋友圈通过视频、照片、文字等形式暴露自己的真实身份、家庭住处、单位地址、子女情况等信息;在微信“附近的人”设置中,要谨慎开放陌生人查看权限,不晒包含个人信息的照片。

   7.不要随意扔弃或出售未经处理包含个人信息的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

   8.大型正规支付平台不会因为系统升级导致支付失败;对于自称是平台客服的人员,需要与官方客服电话进行联系并确认;在网上对任何人都不能透露自己的密码和短信认证信息。

   9.电脑、手机等电子设备应安装安全软件,并定时进行安全扫描,避免因系统漏洞被不法分子利用,导致个人信息泄露。

   10.及时关闭手机WiFi功能,在公共场所不要随便使用免费WiFi。

   11.金融消费者在办理金融业务时应当更多地了解产品信息和法律法规,妥善保管好个人账户、取款密码、手机及网银密码等个人信息,对于不熟悉的业务应通过官方服务热线或者柜面等正规渠道咨询,不要相信中介人员的说辞,更不要将密码、手机等交给中介操作,以免上当受骗。

   12.“钓鱼广告”骗局
   ①银行等金融机构不会在非官方平台发布签到、抽奖兑礼品等活动信息。
   ②查看网站链接和页面是否为官方渠道。诈骗短信或者二维码提供的网页链接可能是假冒手机银行或网上银行网页的钓鱼链接,也可能是病毒木马,不要轻易点击和操作。
   ③任何含可疑二维码、链接、应用程序的广告、短信等消息,不要轻易点击,若无法辨别真实性,应及时联系官方机构求证。
   ④涉及提供个人信息、资金转出时请务必三思,一旦发现受骗,请及时拨打110报警,并保存好相关证据。
   ⑤请下载“国家反诈中心”APP。“国家反诈中心”APP是公安部联合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开发的一个可以智能识别诈骗电话、短信和网址的软件。使用“国家反诈中心”APP可有效防范不断更新、真假难辨的诈骗手段。

 

阅读量:2647次